欢迎您访问“三读书堂”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,二读文,三读意。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。

叙述令生活变得有趣

分类:读写 作者:闫晗 整理时间:2022-05-06期刊:《读者·校园版》2022年3期 阅读数:人阅读

朋友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,发来让我看。我从写景的文字里挑出喜欢的一段:“我常常在上下班路过河边时,听麻雀在树丛里拌嘴。麻雀是北方再常见不过的鸟,叫声也远称不上清脆。听它们拌嘴,好像在听饮食男女为日常琐事吵架。不过,这争吵也是好的,麻雀的架吵得越热闹,春天的温暖就更靠近了一步。”

朋友说,这段文字来自生活中的观察。

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微之处是需要“观察”的,而不仅仅是看见。冯远征在《表演者言》中提到,他上学时,有一次编了一个小品,同学们看了都笑,但老师说:“这是你编的吧。”真正的观察生活的表演,做得再差,也能看出是观察得来的。但如果表演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,做得再好,也能一眼看出来是假的。

表演离不开观察生活。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演反派是一绝,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观察人物,他经历过抗日战争年代,小时候曾和其他人被日军叫到一块空地上训话,那会儿他就偷偷观察他们的样子和说话的神情、语气。后来他演起反派人物,可发挥的空间就很大,演得活灵活现。

电视剧《山海情》里,饰演西北农村妇女李水花的北京女孩热依扎赢得了很多赞扬,这得益于她从小就喜欢观察。小时候在家门口玩,有时忘带钥匙,她就跟哥哥在楼下看来来往往的人,看他们买菜、走路——生活中到处都是表演的素材。“水花干农活时为什么要避免手掌沾到土?因为手要保持干净,她还要和面、洗衣、做饭,手不能沾土;走路的话,因为她怀了孩子,腰不可能还是直的,肚子也一定会往前挺。”

在记者来给种植双孢菇的村民拍合影的时候,水花拿出镜子看了一下头发,平时笑得很好看的姑娘照相时却笑得不自然,因为一个人在面对自己认为高端的事物时难免羞怯。这样细微的情绪,演员都演到位了。

影视作品中的段落不对劲就是不对劲,不合逻辑就是不合逻辑,因为我们都生活过。为什么有些小品和喜剧电影并不好笑?因为不是人正常的反应,像在硬挠人的胳肢窝。让人会心一笑的常常是有真实感的。比如有些段子,透着来自生活的戏剧性:一个男孩喜欢上一个女孩,女孩在饭店工作,为了接近她,那个男孩也去做兼职。为了在女孩面前表现,每当有脏活、累活,男孩都抢着干。几个星期后,老板把那个女孩辞退了,还给那个男孩涨了工资。

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。

写作和表演一样,观察来的、真的东西,明眼人就是看得出来。这些文字有场景、有感受,更容易引起共鸣。有些时候这些感受一闪而过,快到不易被捕捉,有些时候它们实实在在发生又被压抑下去了,但观察到,体会到,表达出来,就会戳中一些人。

我在路上见到一个发健身房传单的人,他追着路人问人家去哪儿,得知对方是去医院后,悻悻地转过身,又不甘心,回头说了句:“您这身体,还真得多练练。”那个神情、语气、情绪里的层次,如果有演员能复制下来,我觉得极有可能成为影帝。

有了诸多观察的练习,文字就不再空洞,而有了温度,带着日常的体温。

朋友写麻雀的那段文字,因为是亲身观察和体验的,换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凭空想出来。她还写过家里买了“三蹦子”,自己坐在城乡接合部的“三蹦子”上用播放器听贝多芬的情景。那是真实发生的,文字是鲜活的。

王安忆说:“生活本身可能是枯燥的,是叙述令生活变得有趣。”经历过的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事情,重新用一种语言方式讲述出来,等于重塑了这件事的意义。

这位朋友之前总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,“偶像包袱”太重,而不肯动笔。我跟她说,当你写的时候,不要想着要比别人好,也不要想着能不能发表,而要当作记录生活和治愈自己,灵感来了就动笔,抓一个,是一个。她后来越写越好了。

想到的精彩比喻,像彩虹般短暂出现,过一会儿就消失。

当下发生的趣事,虽然觉得印象深刻,但可能一周后就会跌进记忆的深谷。

美国作家娜塔莉·戈德堡将我们的身体比作垃圾堆,她说:“我们收集经验,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、菠菜、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,腐烂分解以后,制造出氮气、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,我们的诗和故事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。不过,这并非一蹴而就,而需假以时日。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微小细节,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下来,落到坚实的黑土上。”

眼下能做的,就是从生活的河流中看到漂流下来的事物时,迅速抓住,捞起来,抓一个,是一个。练了许多兵,在某个时刻,你会有千军万马可以调用。

(离萧天摘自微信公众号“闫晗”,视觉中国供图)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dacesmiling@qq.com

闫晗 已更新 43 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