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“三读书堂”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,二读文,三读意。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。

少年好兵书

分类:人物 作者:张炜 整理时间:2022-07-11期刊:《读者·校园版》2022年5期 阅读数:人阅读

杜牧十五六岁时就喜好兵法,读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。他较早开始做这样的一种准备,在诸多仕子和诗人中,都是极为罕见的。杜牧的十六世祖杜预、曾祖杜希望都是名臣,属于文能治国、武能安邦的将相之才,并且精研战术,驰骋疆场,屡建奇功。可见杜牧对军事的向往有家族渊源。

他出生时,“安史之乱”已过去了四十年,这期间国家尽管有过中兴气象,但十分短暂,很快又步入内忧外患之期。治国必先善兵,这是他从小就懂得的道理。一个有大志向的少年,除了熟读儒家经典,准备应试入仕,还要蓄养和熟悉兵谋韬略,这一点,杜牧一定受到了曾祖、祖父和父亲的影响。

他在三十一岁那年写出的《罪言》,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。一方面是成文早,另一方面正是此文体现出青年杜牧非凡的见识。后来他又写出了《原十六卫》《战论》《守论》等兵学宏文,还将《注孙子》十三篇献给了当时的宰相。“伏以大儒在位,而未有不知兵者,未有不能制兵而能止暴乱者,未有暴乱不止而能活生人、定国家者。”(《上周相公书》)这是他从偏远的睦州返朝后,对宰相周墀的进言,历经世事沧桑,依旧是锐气未折、畅笔直抒,实在难能可贵。

他前后在幕府做了十年。十年之后,又开始长达八年的刺史任期。第一任在黄州,当时正逢回鹘大乱,杜牧心焦急切,不断就用兵之事上书,在五言诗《雪中书怀》中有这样的句子:“臣实有长策,彼可徐鞭笞。如蒙一召议,食肉寝其皮。”

他曾说过:“为国家者,兵最为大。”他认为主兵者“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”(《注孙子序》)。当他三十多岁入朝任监察御史时,还专门请教当时的右领军卫大将军董重质,了解当年宪宗皇帝以三州兵力讨伐淮西四年未能破敌的原因,然后潜心研究战例,总结得失。

尽管几十年来多有坎坷,杜牧却一直未改初衷,一直准备着,并将目光投向远处和高处。他四处搜求兵书,苦苦研读,对自己所注《孙子》十三篇极为看重,最后为自己撰写墓志铭时仍专笔记之:“某平生好读书,为文亦不出人。曹公曰:‘吾读兵书战策多矣,孙武深矣。’因注其书十三篇,乃曰:‘上穷天时,下极人事,无以加也,后当有知之者。’”(《自撰墓志铭》)

在李德裕任宰相主持朝政时期,杜牧非常赞赏他平藩讨伐的主张,但苦于不能亲自上阵,为此专门上书,力陈用兵之策。李德裕一一采纳了他的策略,最终取胜。由此可见,杜牧远非纸上谈兵之人,而实在是心有机枢的干材。

与大多数儒生不同,杜牧自少年至晚年,一直在兵事上投入极大精力,并且留下了许多著作。可惜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参与实践,可以说壮志未酬。这可能是让他感到最为遗憾的志业之一,也是让他大不同于一般仕子的方面。即他并非一个简单的文臣,而是具有相当武略和大格局的国家栋梁。

(卧龙摘自《联合日报》2022年2月25日,视觉中国供图)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dacesmiling@qq.com

张炜 已更新 48 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