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“三读书堂”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,二读文,三读意。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。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信息列表
  • 2023-09-16

    会发光的勇敢者

    会发光的勇敢者

    2022年有天我出差,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40来岁的女士,聊天中得知她是开工厂的,生产PVC发泡材料。'我在这行干了20多年,从来没有过像今年这么难的时候。我们的产品应用很广,从木地板

    《读者》2023年7期
  • 2023-07-21

    一只蜘蛛一生织几张网

    一只蜘蛛一生织几张网

    吴晓波 口述 吴晓波频道 整理 译前两天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散步,路过一株桂花树,本来想走近看看树上有没有长出花苞,结果,陡然发现一只黑黢黢的蜘蛛,它正在织网。那天我闲来无事,索

    《读者》2023年1期
  • 2022-05-19

    第二增长曲线

    第二增长曲线

    前两天我去南京做调研,碰到一个企业家朋友。他跟我差不多同岁,名叫石俊峰,上大学时学的是化学专业,大学毕业后到南京一家汽车工厂当技术员,后来当上了这家汽车工厂研究所的所长。

    《读者》2022年9期
  • 2022-04-21

    关于鞋的三个故事

    关于鞋的三个故事

    吴晓波我有很多传统产业的学生,每次上课他们都会问我一个问题,吴老师,你看我处在一个那么陈旧的行业,今天产业转型,消费升级,我该怎么办呢?怎么办呢?我给大家讲三个做鞋的故事。几年前电影院放了一部电影叫《亲爱的》,是陈可辛

    《意林》2022年8期
  • 2022-03-31

    第二增长曲线

    第二增长曲线

    前两天去南京调研,碰到一个企业家朋友,差不多跟我同岁,叫作石俊峰,大学学的是化学,毕业之后到南京一家汽车工厂当技术员,后来当上了这家汽车工厂研究所所长。2001年他下海,两年后创

    《意林》2022年5期
  • 2022-03-31

    一座只与“活着”有关的城市

    一座只与“活着”有关的城市

    2010年前后,我曾在西湖边开过一家书店,两年后倒闭了。那天,我騎着自行车,从武林门出发,沿着解放路到西湖边,然后,右转骑向断桥和孤山。我看见儒生张煌言和倭寇汪直在相距不远的地方

    《意林》2022年3期
  • 2022-02-19

    离家出走

    离家出走

    我觉得每个人在少年的时候都有一个念想叫离家出走,虽然家很温暖,会产生舒适感,但是我希望逃离这个家,到一个很远的陌生城市,一个陌生的田野,开始我的人生。今天的人类有两个出走的

    《意林》2022年2期
  • 2021-12-22

    你在K的哪一边

    吴晓波阿灿开在杭州湖墅南路的那家水果铺子,是我经常去光顾的。前几天,他给我发微信:“吴老师,草莓上市了,要不要来一些?”阿灿是一个江西人,来杭州开店四五年了。疫情期间,他把店关了,8月回来,重操旧业。有一次我去买水果,他一

    《意林》2021年9期
  • 2021-09-20

   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

    吴晓波有人问管理学家德鲁克,怎样的鞋匠才算是一个好鞋匠?德魯克回答说,这个答案还挺多的,比如:有的鞋匠生产了全世界最多的鞋子,他是一个好鞋匠。有的鞋匠每年赚了最多的钱,他也是一个好鞋匠。有的鞋匠发明了很多做鞋的专利

    《意林·原创版》2021年7期
  • 2021-09-20

    经济学家眼中的婚姻

    吴晓波经济学家加里·贝克尔在他的得意之作《家庭论》中说,婚姻的基石不是爱情,而是利益。婚姻就是一个理性的SWOT分析,讲的是利益的最大化。贝克尔在《家庭论》中谈到,婚姻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联盟体,丈夫和妻子遵循契约精神

    《意林》2021年14期
  • 2021-09-20

    经典与年龄

    经典与年龄

    吴晓波有同学问我,一个人要成为大师,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界的大师,写出经典作品,是不是要等到白发苍苍?事实并非如此。你看这些人:马克思发表《共产党宣言》时30岁,托克維尔写《论美国的民主》时30岁,萨缪尔森写《经济学》教材时

    《意林》2021年15期
  • 2021-09-20

    经典与年龄

    经典与年龄

    有同学问我,一个人要成为大师,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界的大师,写出经典作品,是不是要等到白发苍苍?事实并非如此。你看这些人:马克思发表《共产党宣言》时30岁,托克维尔出版《论美国的民主》上卷时30岁,萨缪尔森写《经济学》时33岁

    《读者》2021年19期
  • 2021-09-20

    “自私”可能推动了经济发展

    “自私”可能推动了经济发展

    在经济学家眼里,'自私"未必是一个十分令人讨厌的词语。'古典经济学之父"亚当·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《国富论》中写道:'我们能够喝到牛奶,吃到猪肉,并非因为奶农和屠夫的馈

    《读者》2021年16期
  • 2021-06-08

    你在K的哪一边

    你在K的哪一边

    阿灿开在杭州湖墅南路的那家水果铺子,我经常去。前几天,他给我发微信:“吴老师,草莓上市了,要不要来一些尝尝?”

    《读者》2021年12期
  • 2021-04-05

    同样是低价,为什么美版“拼多多”大受好评

    同样是低价,为什么美版“拼多多”大受好评

    吴晓波拼多多是中國社交电商里的佼佼者,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,它的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。不久前,拼多多还在纳斯达克上市,可以说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商神话。但与此同时,拼多多因为售卖假冒伪劣

    《意林》2018年19期
  • 2021-04-05

    今天注册,后天想成首富

    今天注册,后天想成首富

    吴晓波七十余岁的曹德旺每天四五点起床,保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,没有休息日,甚至连生病都没时间,勤劳得像是生产线上的机器人,数十年不露声色隐忍自勝,徐图自强。他自认为是一个“没有本事的人”,然后把

    《意林》2018年14期
  • 2021-03-30

    征服世界要靠“吼”

    征服世界要靠“吼”

   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,但你知道世界上喝茶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?是土耳其,每人年均喝掉1250杯。中国的茶产量和购买量虽然都是最多的,但是人均排不进世界前20。

    《读者》2018年24期
  • 2021-03-28

    那些互联网的弄潮儿

    那些互联网的弄潮儿

    1995年4月,马化腾在深圳接待了一位叫丁磊的浙江宁波人。丁磊的身材与马化腾差不多,都是1.8米左右,更巧的是,他们都出生于1971年10月。

    《读者》2018年15期
  • 2021-03-27

    框架效应

    框架效应

    1999年,腾讯作为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,陷入了一个窘境:用户量上涨太快,导致现金消耗也非常快。一天,马化腾正焦头烂额地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,首席技术官张志东走了进来,坐到他的对面说:“现在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,你愿意先听哪一个?好消息是,仅仅发布9个月,QQ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100万;坏消息是,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。”

    《读者》2018年9期
  • 2021-03-26

    2018,改革的不惑之年

    2018,改革的不惑之年

    2018年年底,孙中伦将完成硕士学业。他出生于1994年,在剑桥大学的人类社会学系就读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每当暑假,孙中伦就会回国参与各种社会实践。

    《读者》2018年11期
  • 2021-03-24

    颜值即正义

    颜值即正义

    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说法,叫作“颜值即正义”。即在这个时代,一个人的长相好不好看,实在太重要了。

    《读者》2018年1期
  • 2021-02-24

    家庭主妇对城市的抗议

    家庭主妇对城市的抗议

    这些年,我去国内的二、三线城市出差,站在十字路口,举目四望,在高楼林立的崭新景观中,常常会有一种错觉:我是不是曾经来过这座城市?

    《读者》2019年19期
  • 2021-02-23

    为什么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裁员

    为什么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裁员

    麦考德曾经把奈飞的人才管理模式做成一个PPT,这个PPT被下载超过1500万次,被称为硅谷最重要的一份内部文件。

    《读者》2019年17期
  • 2021-02-23

    淘汰的边缘

    淘汰的边缘

    英特尔公司的安迪·格鲁夫以“硅谷有名的偏执狂”“乔布斯的偶像”之称被世人膜拜,但在半个世纪前,他还是个刚毕业五年的“愣头青”。当时,他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,加入英特尔。两年后,英特尔就遇到了麻烦:因核心产品存

    《读者》2019年15期
  • 2021-02-22

   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

   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

    侏罗山谷在瑞士西南部,毗邻法国普罗旺斯地区,人类学家在此地发现过恐龙化石,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为侏罗纪。17世纪初,苏黎世等城市的钟表匠避难于此,因而渐渐形成欧洲最著名的表匠聚集地,进而形成一种“血统”。

    《读者》2019年10期